临沂经济网 >> 县区 >> 浏览文章县区频道

这里的夕阳无限好 ——红花镇离退休干部党员畅谈建国70年辉煌成就随笔

2019-9-3 17:51:26 来源:临沂经济网 临沂经济网

金秋送爽,果蔬飘香。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离退休老干部党员座谈会在蔬菜之乡郯城县红花镇党委会议室隆重举行,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3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党员在这里欢聚一堂,畅谈新中国成立70年来祖国各地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美满,使得在座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们赞叹不已,老前辈们无不为伟大祖国的日趋繁荣,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显著提升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该镇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周焕英、支部委员张月坤、谢印琦等带头畅谈了平板车由主要运输工具进了乡愁馆,富起来的农民用上10吨以上大货车搞运输,使用联合收割机、东风150等搞收种,取代平板车的变化,以及实现电话装进口袋里,方便通讯等,高度赞颂了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人民站起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领导人民富起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建成全面小康,迈向富强目标的辉煌成就;接着,80高龄的退休老干部张德才谈了现在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逐步取代了解放前缺吃少穿,吞糠咽菜的历史;退休干部党员胡友华谈了农业的变化,过去我们这里粮食不过百斤关,是党和政府救济我们渡过难关,大搞水利,实施旱改水治理碱害,大搞科学种田,落实责任制,实现人换思想地换装,把粮食年亩产量不过百斤关的烂泥湖,改变为年亩产吨粮田,由年年吃统销粮300万斤,变为年向国家市场出售万吨余量的高产粮食区。退休干部党员张增勤畅谈说:现在实现了机械化,小时候听说邻生产队来了一辆拖拉机,四面八方孩子都来看热闹,如今大普及,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粮食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农民反映农业成了最轻松的职业;曾经是农机站长的退休干部党员王才加说:过去农机站最大拖拉机马力是50马力,现在大的达250马力了,既适应了深翻土地,又将粉碎的秸秆完全还田,禁止了露天焚烧,实现了生态生产,增产了粮食,我就不重复了......退休干部党员李明义说:解放初期,我们党接下的治理贫穷落后的农村,农民不仅缺吃少穿,同时,住的矮小破漏的房子,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外面雨住了屋内还下个不停,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党领导人民靠奋斗过上了吃穿赶时尚,住房高大敞,实现了城镇化,住上了高大宽敞的楼房大厦。老党员徐勤龙讲了计划经济时期,靠布票、粮票供应,如今共产党领导的好,实施改革开放,市场繁荣,农民需要什么,应有尽有,还有变化最大的买东西不需付现金,大部分靠手机扫二维码购物,论交通就像网上交通发达一样,不仅有高速公路,还有高铁出行,太方便了;老党员薄玉怀说,现在老有所养变化更大。以前大尚庄三村有个老人,养育4个儿子,一月每人交5元养老费还勉强,后来老人要求每人每月交20元时,互相间达不成协议了,如今实行60岁养老金每人每月140元,80岁后增加尊老金每月50元,100岁以上月增加尊老金300元,比完全指望子女要养老金强多了;老党员谢世文说:34年前,由于交通不便,沭河没有桥,我去原大尚庄党委上班,坐船过河,遇上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不开船,我只好扛着大金鹿自行车趟水过河,通过改革开放改善交通,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咱们红花镇的扶持力度,架起了沭河连心桥,彻底解决了几代人没有解决的两岸群众过河难问题。老党员原大尚庄乡广播站长张仲增介绍了乡广播电视事业的巨大变化,由七十年代初家家户户的小广播到八十年代镇政府驻地的大喇叭头子,变成了广播“村村通”、电视、有线电视、直到现在的光纤线路,播放的电视图像越来越清晰。

远在异地他乡无法参加会议的张延贵、王功昌等老党员还亲笔写了畅谈内容,歌颂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成就,我们家乡郯城红花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民营企业、特色农业、道路建设、文化产业、社会保障、环卫治理、项目建设等,使得红花的发展日新月异,农民生产生活逐步迈向现代化。(刘科玲)

【责任编辑:育博】

上一篇:郯城县红花镇“四到户”补齐健康扶贫短板
下一篇:郯城:90后大学生让蝈蝈“触电”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