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经济网 >> 文旅 >> 浏览文章文旅频道

尹志林:一个人的红色寻访 ——渊子崖保卫战

2022-8-12 11:17:24 来源:临沂经济网 临沂经济网

编者按:缅怀革命先烈,探寻红色故事,这是来自沂蒙的普通市民尹志林一个人的红色寻访与纪行。

      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厚重的百年党史历程被深情回溯,可歌可泣的党史故事激动人心,真理的光芒照耀着百年历程也照亮无限的未来,中国人民从其中汲取历史的营养,也见证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使命——这一切,深深影响和触动着尹志林。

1000.jpg

      作为接受着沂蒙大地红色文化哺育的孩子,作为被沂蒙精神滋养而成长起来的沂蒙人,尹志林时刻被鼓舞、被塑造、被激发,于是,在2021年建党百年的伟大历史时刻,作为普通沂蒙人的尹志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走遍全国各地,探访红色革命圣地,自费拍摄和讲述红色故事,并以文字形式简述惊心动魄的历史过往,尽己所能弘扬沂蒙精神,展现我党创建和发展的艰难光辉历程,以史为鉴、以史为镜,知史爱国、知史爱民。

      伟大的历史需要被记录和诉说,伟大的精神需要被传承与弘扬。

      尹志林,一个人的红色行走,沂蒙精神的光辉照耀...

尹志林:一个人的红色寻访

——渊子崖保卫战

文/尹志林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精神代代传!沂蒙人民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渊子崖村自卫战就是一个缩影。”在沂蒙革命纪念馆,渊子崖保卫战版块所占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渊子崖保家却是展现了沂蒙人民血性、自觉保家卫国、奋勇反抗侵略的自卫反击战。

      深受忠孝节义传统思想影响的沂蒙人民,向来就有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传统,反封建的很多的起义,如赤眉军起义、幅军起义都发生在这里,早在大革命时期,1927年4月,沂水县就成立了中共沂水党支部,在沂蒙地区播下了第一颗革命的火种。1932—1933年,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组织了在全国都有影响的日照暴动、沂水暴动、苍山暴动,随着沂蒙根据地抗日救国形势的发展,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泰安的徂徕山发动了武装起义,省委书记黎玉直接领导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当时由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委、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也先后在沂水县王庄成立,这里最早建立起的党组织,经常发动群众,不断开展革命活动。

      1941—1943年是抗日最艰难的时期,日军为摧毁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开始疯狂的扫荡破坏,根据地损失惨重,不过即使这样,沂蒙山人民依旧没有屈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渊子崖自卫战。

      渊子崖村今属莒南县,当年是一个拥有200多户人家的村庄,1940年底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和游击小组,群众抗日情绪高涨,而敌人对此十分恼恨,处心积虑要摧毁这个村的抗日组织。

      1941年12月19日,盘踞在小梁家据点的日伪军约150人包围渊子崖村,被村自卫队用土枪土炮打跑,第二上午日伪军一千多人又来进攻,在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自卫队员和村民同仇敌忾,利用村子的围墙,拿起土枪、土炮、铁锨、铡刀,英勇抗击敌人的进攻,在武器装备、人员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拼死抵抗一整天,直到太阳落山,实在抵抗不住,敌军才打进村子,但村民们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与日伪军展开逐屋逐户的巷战。

      最后八路军,县区武装赶来增援,打的敌人落荒而逃。

      遥想渊子崖村自卫战,把我们带到那个无比惨烈的自卫战的场景之中,令人义愤填膺也慷慨激昂,这种感染力来自沂蒙人民为反抗外敌侵略、勇于献身的沂蒙精神。

      这次战斗,渊子崖村自卫队村民歼灭日伪军121人,但也有147名自卫队员和村民在战斗中牺牲。渊子崖村自卫战发生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对该村的自卫斗争进行高度评论,称为“村自卫战的楷模村”,当时的滨海专署也授予该村“抗日楷模村”的光荣称号。

      渊子崖村保家卫国的自卫战,就是沂蒙老区浴血奋战精神的缩影,是民族血性的体现,是老百姓反侵略守卫家园的典范,这一仗不仅保卫了村子,重挫了日寇的锐气,还为全国抗战事业做出了表率,正是因为有这股血性,才有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作者简介

      尹志林,山东青岛人,现任临沂市拳击协会会长、 临沂市泰拳搏击协会会长等职务,曾获山东省拳击锦标赛冠军,担任过临沂市公安局特警防暴支队搏击教练。2021年3月份开始,历经艰辛撰写100多集红色故事脚本,经地方党史部门审核后,自费拍摄的20多集《弘扬沂蒙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视频,被新华网、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转载和报道,阅读量超千万人次。

【责任编辑:育博】

上一篇:山东省老促会到沂南调研红色经典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下一篇:临沂市文旅局长向济南发出邀请:来临沂走一走看一看,把日子过成“诗和远方”